北宋年间,在江南水乡的白石村,坐落着一户张姓人家。这户人家原本有六口人,年过六旬的张老汉和妻子张老太,大儿子张三风与大儿媳赵氏,以及二儿子张无极与二儿媳朱氏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正值壮年的张三风突染恶疾,不久便撒手人寰,留下年轻的妻子赵氏独守空房。
自从长子去世后,张家便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。心术不正的二儿媳朱氏整日在公婆耳边搬弄是非,将张三风的死因归咎于赵氏命硬克夫。年迈的张老汉夫妇本就沉浸在丧子之痛中,经朱氏这般挑拨,便将对命运的不甘都发泄在赵氏身上。他们动辄对赵氏恶语相向,甚至时常举起藤条抽打这个可怜的寡妇。
朱氏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,她盘算着只要将赵氏赶出家门,张家的田产房屋便尽归她和丈夫所有。然而张老汉夫妇虽怨恨赵氏,却也有所顾忌。他们担心若真把无依无靠的赵氏赶出家门,不仅会遭邻里非议,更可能将赵氏逼上绝路。见公婆犹豫不决,朱氏便想出了一个更为歹毒的主意。
展开剩余70%在朱氏的怂恿下,张老汉夫妇将赵氏赶到了后院阴暗潮湿的狗窝居住。每日只给她些残羹冷炙,若赵氏稍有迟疑,迎接她的就是一顿毒打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他们故意将最脏最累的活计都派给赵氏,从清晨到深夜,赵氏不是在打扫猪圈,就是在清理粪坑,稍有差池便会招来一顿拳脚相加。
聪慧的赵氏心如明镜,她深知这一切都是朱氏在背后作祟,也明白公婆是想逼她主动离开。但每当想起亡夫的嘱托,要她代为照顾年迈的公婆,赵氏便咬紧牙关默默承受。她时常在夜深人静时,望着满天星斗思念亡夫,泪水浸湿了破旧的被褥。
一个深秋的傍晚,夕阳的余晖刚刚褪去,张老太就命令赵氏去清理积满粪便的茅坑。等赵氏佝偻着腰完成这肮脏的活计时,夜幕早已降临。饥肠辘辘的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厨房,却发现连一粒剩饭都没留下,只有堆积如山的碗碟等着她清洗。就在赵氏强忍泪水刷洗碗筷时,身后突然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唤:\"娘子,辛苦你了!\"
这分明是亡夫张三风的声音!赵氏惊得打翻了水盆,猛然回头却只看见家中那只通体乌黑的老狗。正当她惊疑不定时,黑狗竟口吐人言:\"娘子莫怕,是我附身在这黑狗身上。\"原来张三风死后因牵挂家人,魂魄迟迟不肯离去。这些时日目睹妻子受尽欺凌,他心痛如绞,便附身黑狗身上与妻子相见。
张三风苦劝妻子改嫁,远离这个是非之地。但赵氏却坚定地摇头:\"我若离开,朱氏必定会骗光家产。她心肠歹毒,二弟又懦弱无能,到时公婆定会老无所依。我既答应你要照顾二老,就绝不能食言。\"张三风闻言既感动又心疼,从此便悄悄从朱氏房中取些银钱,给妻子买些吃食补品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。睡狗窝、吃剩饭的赵氏不仅没有消瘦,反而日渐丰腴。与此同时,朱氏发现自己的私房钱总是不翼而飞。这个精明的妇人立即将矛头指向赵氏,在公婆面前哭天抢地,诬陷赵氏偷钱买吃食。本就心存疑虑的张老汉夫妇不辨真假,竟将赵氏逐出家门。
这一次,赵氏没有辩解,只是默默地带着那只黑狗离开了张家。她在村外的破庙安顿下来,靠着\"黑狗\"每日送来的食物度日。果然不出赵氏所料,她离开后不久,朱氏就原形毕露,不仅骗走了房契地契,还将年迈的公婆赶出家门。
当张老汉夫妇流落街头时,张三风带着赵氏找到了他们。在皎洁的月光下,黑狗口吐人言,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。得知真相的老两口悔恨交加,跪地请求赵氏原谅。善良的赵氏不计前嫌,与\"黑狗\"一起帮公婆夺回家产。最终,在全家人的支持下,张无极休掉了恶毒的朱氏,这个处心积虑的妇人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杠杆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